這星期,紐約開始放映一部紀錄片《我們住在大眾監視下》(We Live In Public),這紀錄面非常怵目驚心,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,主角是一位瘋狂的網路創業家。

這位網路創業家名叫「Josh Harris」,有點名氣、很有理想,但,他的真實故事,一直到最近才被挖出來。大家以前所知是他風光的一面,譬如他曾在80年代創辦一間叫「Jupiter Communications」的公司,許多網路人可能都聽過這家,是很早期的網路研究機構,公司市值曾達8000萬美元(台幣27億元),十年後,他將公司賣掉,賺了很多錢!

這時候,他和大部份網路人一樣,將財產投入另一間公司。但,和一般網路人不同的是,他的第二間公司,理想化的程度遠超過第一家公司。他竟然想導演一齣「真人秀」,跑到紐約市中心打造一間非常小的公寓,總共有100格床位,請來100個臨時演員真的在裡面住,全天24小時有攝影機對準他們。他在做一個超大型的社會實驗,中間還請來以前在CIA工作過的調查官員來幫他對這100個住民做一些不人道的訊問。這個嘗試沒過多久,幾個月後,就被紐約警察衝入、勒令停業。

這位創業者Josh不甘心,於是又把剩下的錢,全數投入另一個類似的實驗。他在自己家裡裝設攝影機,和他的女友一起住在裡面,這部份比現在的Justin.tv還瘋狂,全家各個角落真的都有裝攝影機,沒過多久,終於,他的女友抓狂了!連抓狂、發瘋,都在攝影機眾目睽睽之下呈現,甩門出去了。只留下Josh一人,悵然的對著攝影機,繼續度日。心理壓力、財務壓力下,這個實驗也很快就告終了。

這時候,Josh已經一無所有,他整個人搬到紐約鄉下的蘋果園,完全放逐自己,然後再整個人搬到地球另一端的衣索匹亞,創了一些生意,顯然都沒有成功。現在,他回到了美國,借住在一個朋友家裡的……沙發上,他的財產只剩下五大袋的衣服和每日必用品,以方便隨時再搬家;平時他需要錢,就跑到賭場去賭錢。今天,Josh又有另一個點子:他想做一個所有人的Webcam的網路,正在好萊塢籌資中。

有趣的是,這個網路人大概以為,當這部紀錄片推出後,應該會有所影響。不料,從這周傳的新聞卻顯示大家對Josh Harris的經歷皆表達某程度的「輕視」。新聞有,但好評不多,大家認為Josh完全的「理想化」,不可能做出什麼東西,甚至記者引用他的話,暗示他在撞牆:「我一年後會不會成功,我們走著瞧!」

另外,這周剛好又有另外一篇文章,也是在講一個資深創業家,際遇卻完全不同──

這位創業家叫Steve Blank,同樣從1980年代就開始創業,算一算,他已經創業了16年(和Josh相同),現在Steve的孩子也已經16歲。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間,經歷了好幾間公司從「無」到「有」的過程。他來寫這篇文章,告訴創業家,「誰說創業家不能有家庭?」「誰說有家庭就不能創業?」

他說,「創業」和「家庭生活」,是有可能兼顧的,而且,兩者可以互相當忙。他舉了洋洋灑灑的十四點讓創業家可以兼顧家庭生活的「訣竅」,我把它壓縮成以下五點:

秘訣一,堅持每晚是家庭時間:創業家雖然時間不固定,但是,大部份的晚上,應該都要和家人吃飯。無論今天多忙、工作到幾點,永遠在7點前趕回家。若有孩子,晚上就陪他們玩。這位創業家說,他以前都不知道這段很重要,直到孩子進入青少年期,孩子才告訴他,很享受爸爸天天在家陪他們玩。Steve表示,回家,不要打馬虎眼,一定要「專心玩」,因為老婆和孩子都裝有敏銳的天線,如果你不專心玩,他們會知道的。另外,只要是到了特別節日,像華人來講就是中秋節、端午節,一定要好好慶祝,不能錯過。

秘訣二、「塞時間」的藝術:接下來創業家自白,當孩子們都去睡覺、甚至老婆也去睡覺後,他會繼續工作,通常還可以再做四~五小時,幾乎到了深夜了才上床睡覺。創業家另一個「塞」時間的地方是「每周六早上」,他會讓孩子們看到爸爸在工作,然後秀給孩子看,他在做什麼?他不只在家做,他會帶孩子們來到辦公室,讓孩子們看看爸爸工作的地點,多年後,孩子們的印象非常深刻,他們覺得很酷。

秘訣三、製造不同的記憶:周末一定要好好利用,就不只是專心玩了,一定要整個家庭出去玩,就算已經去過所有的海灘、動物園、大賣場、百貨公司…也一定要再去一個,每一周末都是盡力的、努力的玩。每年至少要一次長達三周的旅行,孩子大了,通常就是在暑假。創業家已經帶孩子去過歐洲、非洲、南美洲。這是上班族一定會做的事,但創業家反而忽略了長途旅行的趣味。就算是平常時候,這位創業家還會想辦法空出一個晚上,來和老婆去外食吃一頓不一樣的晚餐、看一場不一樣的電影。

秘訣四、堅持不錯過任何一個大回憶:孩子長大後,會參加一些比賽、表演、登山、旅行,一定要每一場盡量到,就算是在白天上班期間也要想辦法排開一切會議抵達。為了不要錯過,創業家拒絕了所有「駐點」的要求,幾乎不旅行,有一間他所創辦的公司後來在日本、德國、義大利都有設點,但他推掉了至少五分之四。另外,每一個大回憶,他都一定記錄下來,他甚至還讓孩子們每星期一個固定時間坐在沙發上,讓孩子說說話,記錄下來。

秘訣五、讓家人幫忙,也幫忙家人:原文是寫「老婆」,但除了老婆也包括其他人。創業家說,他會讓老婆知道他現在正在做什麼事,並且有明確的東西請她幫忙一下,即使只是讀一篇文章出點意見也好;但另外,他也會想辦法協助老婆做一些她自己的事。愈多互相的幫忙,就愈能互相瞭解、互相體諒。

現在,我們來想一想,如果回頭來看這兩位創業家,哪個成功,哪個失敗?

先看看那位成功兼顧家庭與事業的創業家Steve還提到他的「轉變」。他說,在成家前,他完全是「為了工作而生活」(Live to work)的,他每天用創業活動來呼吸,用工作來讓自己對自己感到非常滿足、滿意!但,有了老婆與孩子後,他變成「為了生活而工作」(Work to live),他工作的目的,只希望自己與家人能過更好的生活,而他成功達到這件事了。

而目前來看,Josh的確是失敗的,儘管他曾經賺到比Steve還多的錢,但也在一夕之間全部賠光,女朋友也跑了,而Steve,一邊賺錢一邊享有很棒的家庭生活,他不會「賠光」。

Josh可能到現在都還沒娶妻,到現在還在忙碌著創業,而Steve的孩子已經16歲了。

哪個成功?哪個失敗?

一位老朋友打電話給我,告訴我「結婚是一種成就,生小孩又是另一種成就」。我以為是因為小女出生才這樣說的,但他一再又再認真的告訴我,他是認真的,我聽了很感動。不過,但,老友所不知道的是,我擁有人生的成就,卻得花更大的努力去維持我的理想,以免讓自己變成「為了生活而工作」,因為,家庭會讓創業家誤以為,不能再像Josh一樣這樣的跌倒,不能像Josh一樣丟掉了一些不該丟掉的東西,不能再維持一種「不怕失敗」的鬥性!

注意,雖然目前Steve和Josh,一個「看起來」是成功,另一個「看起來」是失敗,但,他們的人生都還有30年,他們也都還會再發揮30年,誰成功,誰失敗?其實還沒定案。

但是,千古不變的定律是,必須要敢再承受失敗一次的人才能獲得更大一次的成功。我想,答案已經很清楚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mchioujyd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